剛開始養多肉的時候,大家都以為它又可愛又好養,但是養了一段時間之后才發現,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有多大。其實能不能養好多肉跟環境因素和養花技巧都有關系,有些人能把多肉養得狀態十足,不是出錦就是綴化,還可能變成高大的老樁。但是有些人動不動就空盆了,進入了買了死、死了買的無限循環,尤其是一些新手小白。
其實養多肉的門道很多,掌握了養起來自然就會容易一些。今天跟大家講講養多肉最常使用的四種錯誤的方法,這樣養多肉,兩三天就會開始掉葉子,一個禮拜之后肯定死翹翹,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1、純顆粒土栽種
因為好多人都覺得多肉更需要透氣性好的基質,所以會拿純顆粒土來栽種。但是這樣的土壤透氣有余,營養不足,雖然不至于養死,但是卻長得并不會太好。
因為它的保水性并不好,所以植株得不到足夠的水分來生長。因此配土的時候最好是搭配其他的土壤一起使用,最好是將腐葉土和顆粒土混在一起去養花。
2、不修根
大多數人養多肉都是不修根的,一來是不會,二來也沒有什麼經驗。其實修根對于多肉的生長是比較重要的,因為根系在里面很容易會出現問題,所以要及時檢查一下。
尤其是換盆的時候,一定要稍微休整一下。如果有腐爛的話要先將腐爛的部分都剪掉,如果沒有發生腐爛的話,也要將一些過長過密的都剪掉,這樣根系才能健康生長。
3、瘋狂繁殖
有些花友比較心急,一買到多肉就急著掰下很多的葉片來繁殖。但是如果葉片摘得太多的話,很容易就會搞死母株。除了摘得過多之外,還不消毒,那肯定很容易就會黑腐,而且這樣還沒有生長穩定的葉片也不一定就能成活。
因此一定要等植株生長穩定,才能開始繁殖,而且不管是母株還是葉片都需要經過消毒再去生長。
4、澆水不當
其實給多肉澆水這個方面是一個難點,大家總是說少澆,那到底是怎麼個程度呢?太少了怕多肉干死,太多了又怕多肉會爛根,真的是兩頭急。大多數人的做法都是看到土壤差不多干了就去澆,這樣其實是不對的。
因為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好幾個方面來決定,比如環境因素、土壤的干濕度、植株的需水程度等。一般的多肉每個禮拜都要澆,成年的半個月澆一澆,老樁的話一兩個月澆一次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