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,當我們與他人交談時,只有10%的資訊是來自對方的語言,而40%的資訊是根據自對方的語調和語速得到的,50%來自于對方的肢體語言。因此,哪怕有時我們沒有聽到對方說什麼,我們也能憑藉直覺明白他人的心理。
我們能像「讀書一樣」閱讀他人的肢體語言麼?答案是:不完全是。
肢體語言不是真正的「語言」,他們不一定能清晰的反映一些含義,但是,這種方式透露出的一些線索,可以讓一個精明的人用來推斷你的想法或感受。
從心理學角度來說,下面這5種,都是非常典型的,又容易識別的肢體語言,可以幫你更好地「讀懂」他人。
(1)虛假的微笑
非語言溝通心理學家保羅·埃克曼,點明了真實微笑和虛假微笑的區別:假笑是很難帶動眼角處和眉頭處的肌肉,往往只有嘴巴在動,所以顯得很違和。而真笑著會明顯地看到眼睛變窄了,外眼角褶皺。
(2)焦慮和壓力
當我們焦慮、壓力或不舒服時,我們傾向于進行自我舒緩的非語言暗示——手部互相摩擦、手對身體接觸、撫摸腿或脖子等一系列自我觸摸的方法。
這種情況往往也說明了,對方很可能在撒謊。
(3)感到興趣
當一個人某件事物感到興趣時,最典型的肢體語言就是瞳孔瞬間擴張。但只有最敏銳的觀察者才能觀察到他人的瞳孔擴張。
而一個人下意識看向的人,則可以判斷他喜歡誰。比如說遇到突發情況,對方第一時間看向你,說明對你有意思。
(4)不相信
當我們不相信他人或者他說的話時,我們會有一個很微小的動作,就是睜大雙眼和揚起眉毛,這個動作很輕微,但的確能很準確的反映一個人的心理變化。
(5)信任
信任的符號很簡單,就是把身體的正面對著你。比如雙手手心對著你,以正面面對你且手沒有擋在身前。
而相對的,如果這個人把身體側面對著你,或者主動與你保持距離,把手擋著身前,說明對你抱有戒心。
這就是心理學家和肢體語言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來的內容,較為詳細的表明了肢體語言是如何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的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這種情況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,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