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肉植物,能在不同的溫差刺激中,自身的顏色會發生改變,就是常說的上色,再加上它們的外形也憨厚可愛、豐富的品種。在多肉現身市場的時候,可是「紅極一時」的。
當年養肉肉的瘋狂先不說了,現如今回過頭來看看,多肉竟然不吃香了。每次逛花市,多肉店鋪的人竟然最少,時令鮮花買的人最多。
那個曾經「紅極一時」的多肉,這就變得「無人問津」了?
不過,細細想來,所有的花友圈子走一遍,現在討論多肉的,真的很少了,可見養肉肉的真的不多了。真要去找原因,我覺得,有一個原因,不吐不快,相信也是很多花友脫坑的理由之一:度夏很麻煩。
要說多肉植物度夏有多難,就說我吧,每次過夏天都是小心翼翼,生怕出問題,但每年都要收幾個空盆。但就在今年剛過去不久的夏天,特別熱,更是小心,沒想到剛開城里玩的老媽,在陽台上收拾她的菜地的時候,順手幫我的多肉澆了水。
那天我還下晚才回來,簡單瞄了一眼多肉架,沒發現異常,直到吃晚飯的時候,老媽提了一句,幫我澆過水了。
當時就傻了,還安慰自己下晚澆的還能救一下,連忙問了句,剛澆的嗎?老媽還怪我,不好好養花,就不要養,干成那樣,早上妳走的時候就澆過了。
好吧。心里苦啊,還沒地方說。
如今的后果就是,能就下來的,就是兩盆紫樂,還有一堆屁股和幾盆玉露了,別的全部變空盆了。這個應該算打擊了吧,看著它們一天天的「死」下去,無法可想,真的郁悶。
很多人都知道多肉植物度夏難,它就是難在那幾個點上,做好了,也是能順利度夏的。
1、品種問題
很多多肉品種的耐熱能力很差,而很多地方又多是高溫地區,一到夏天,那種溫度,就是一個蒸籠,人都受不了,不要說這些不能耐熱的多肉了。除非立馬改變養護環境,不然沒戲。
2、度夏很難
①溫度
夏季的多肉,就算是有一定耐熱能力的多肉,在環境溫度高過32℃的時候,就會處在休眠的狀態。這個時候它是最弱的時候,稍微一點失誤,就會化水、黑腐。
這時候,最該做的,就是把多肉撤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中,這樣的環境一般會比室外溫度低上幾度,可以讓多肉處在一種半休眠的狀態中,提高多肉植物的抗性。
如果是室外養多肉,一定要拉上雙層遮陽網,不過,不耐熱的多肉,一定要撤到室內,在室外肯定是活不下去的。
②養護
在解決好多肉入夏后的環境之后,就可以松下一大口氣了,因為生存的幾率會大大的提升了。這時候,反而不要太過關注它們,每天簡單觀察一下就行。
在這個度夏的過程中,多肉處在半休眠的狀態,而我們始終是一個控水的養護方式,多肉經過一段時間之后,會出現葉片發皺,甚至干枯的現象。
不要急,也不要澆水、噴水,這是一種自然現象,因為多肉植物處在一種半休眠狀態,加上環境濕度不足,會消耗葉片的水分,消耗掉一部分外圍的葉片,把養分輸送給植株。
我們看到基部的葉片發皺、干枯,不要急著處理掉,讓它消耗殆盡在處理掉,能防止其滋生細菌,影響到多肉度夏。
③澆水
多肉從溫度上升到30℃開始,就需要進行控水,但也不能一味的控水,太干旱也是會干死的。那麼,要在什麼時候進行澆水呢?
第一個時間要選在下雨的時候,這個時候,環境溫度降低,濕度大,多肉植物的活性也會強一點,這個時候可以給花卉澆個透水。不過澆過之后,要快速通風,在短時間內,把多余的水分蒸發掉。
還一種就是在傍晚之后澆水,這時候溫度已經下降了,澆透水之后,一晚上的時間蒸發,多余水分也能排出去了,記得通風就行。
④救治
其實,度夏的多肉一旦出現化水或者是黑腐,很多人會說,要救治啊。根本就是瞎扯呢,化水也好,黑腐也好,基本是不可逆的。唯一的方法,就是趁早把健康的枝條剪下來,進行扦插繁殖。不過,盛夏期,扦插也就是盡人事了,除非有恒溫大棚。
3、太過單一
簡單來說,就是容易養膩了。除非妳是個品種收集狂魔,不然,喜歡養多肉的養不了多少多肉。而且,大部分都是陽台黨,空間有限。幾個有限的品種,養個幾年。已經常態化了,也帶不來驚喜。
在某一次疏忽中,忘記了日常養護。漸漸地多肉就消失在了陽台上,也就自然脫坑了,我幾個朋友就是這麼脫了多肉坑的。不過,看樣子,我也要脫坑的,有時候想想,還是要感謝一下老媽的。至少,能少干點活了。
寫在最后:
曾經「紅極一時」的多肉,為何如今卻「無人問津」,其實原因很簡單,就是因為每年夏天都要收空盆,而且容易產生審美疲勞,妳脫坑的理由是什麼呢,歡迎在評論區嘮會磕。